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冒名充军,女主她力能扛鼎第86节(1 / 2)





  “是这样没错了。”朋友一声叹息:“除了品行之外,他们的能力其实也不好说,搞不好还不如云守边,你说这事闹的,但凡云守边再年长个五六岁,年近三十,大家也不会这么不信任,他现在才二十二三,实在是……”

  “人的能力不是由年龄决定的。”赵辅季提醒:“而且北疆有诸多老将,他们服气云将军,愿意扶持云将军的儿子,不代表他们会服气空降过去的草包,哪怕不是草包,现今能力能比得上云将军的有几人?为数不多的几位都在边陲各地镇守,如何能让人去北疆呢?”

  同时,赵辅季也提醒:“这背后做事的人,或许就是看云将军后继之人尚且不能担起大任,这才下此狠手,再过五六年,他们也不会玩这种下作的手段了。”

  朋友一口喝下茶水,把茶杯递给赵辅季:“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怕云家军会敌视新派过去的将领,觉得他们身上有暗害云将军的嫌疑,将士不能一心,北疆如何镇守?”

  赵辅季听闻此言,觉得自己可以提起这次邀请朋友喝茶的目的了:“您看,让姜国公去暂代几年,如何?”

  第113章

  “你这是为姜国公当了说客啊,是他找了你吗?”朋友忍不住问道。

  “非也非也。”赵辅季摇头:“我推举姜国公,为的不是私人情感或利益,而是为了北疆稳定。”

  听到赵辅季这话,朋友抚掌而笑:“是了,你赵辅季一直以来都是视功名利禄为粪土,除了大义,姜国公又如何通过其他来说服你?”

  “事实上姜国公并没有找过我,甚至于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如果知道我让他去北疆暂代,搞不好还会埋怨我。”赵辅季说道:“毕竟是暂代,不是掌管。”

  朋友这才意识到赵辅季之前话语中的重点,问道:“为什么是暂代。”

  赵辅季实话说道:“云家军几代以来都由云家人掌管,短短几年他们是不会忘记云家人的,云守边能力不错,过几年应该也会有晋升的军功,只要他能掌管云家军,那么不管是谁坐镇北疆,都坐不稳的。”

  “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朋友也不吝于和赵辅季说实话:“云家军掌管北疆多年,云将军出意外,是让云家军易主的要机会,要知道之前云家的情况,和割据的诸侯王又有什么区别?!倒不如趁此机会召回云家众人,将军队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万万不可!”赵辅季连忙制止道:“朝堂中有此想法,很容易就导致云家军内部混乱,到时候云家这个假诸侯是没了,但是匈奴这个真异族恐怕就要南下了!”

  赵辅季这话说的不好听,但确实是实话,一旦云守边等人离开,剩余的将士恐怕会有这军队已经不是云家军了,朝廷既然能派人过来,那么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一旦军队中有多人产生这种想法,必然会有争斗内乱,而北方的匈奴正在虎视眈眈厉兵秣马,这是将北疆拱手相让啊!

  朋友苦笑:“兄岂不闻,朝堂内有一说法,名为‘攘外必先安内’?”

  赵辅季大怒:“何人出此言?诚为卖国贼也!民族罪人!”

  朋友向上指了指:“无非是揣测圣意。”

  赵辅季怒容暂停,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

  两人此时还能讨论一下云家军的人选,赵辅季还怒斥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但是很快,朝堂就打了脸。

  南部多县遭受乱军攻击,白莲教蛊惑民众,攻下四个县城,乱军业已达万人。

  在如此的动乱之下,原本想要解决乱军捂住盖子的官员们终于发现自己搞不定这事,只能上报朝廷了--毕竟丢官总好过丢命。

  原来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就知道附近发生了动乱,但是谁也不想被朝廷追责罢官,加上对农民起义有发自内心的轻视,下意识就觉得他们成不了大事。

  这种情况下,大家当然不想马上上报朝廷,就是要上报,也要等自己率领城中兵马击败乱军,才上报功劳。

  在这种放任不理的态度下,白莲教越发壮大,裹挟了越来越多的民众称为叛军。

  云破军等人找周边城市说明叛军情况,自然也遭遇了类似的事情,一开始对方只是让云破军一行人去府城禀报,等到了府城,明明说好了会上报会剿匪,但是一直没有反应,直到有信从前线传来,得知叛军业已招兵买马突破一万人,连克四县,府城的官员们才慌了,冲忙上报。

  但凡上报地再晚一点,云破军都要写信给朝廷了。

  因为官员准备上报,亲卫首及时领按住了云破军:“本地的父母官有守土之责,他们上报情况后,朝廷自然会派官兵来围剿乱军,我们本来就是以私人名义寻找将军,实在不必多事。”

  云破军已经是十岁的小少年,收到家中多年的教育熏陶,本身也不傻,自然明白亲卫首领为什么阻止自己,无非是因为云家军累世功高,难免惹皇帝忌惮,对于地方军权相关事项,实在是不宜插手。

  府城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朝堂于是震惊。

  “南部动乱已迁绵四城,方有急信送来,知府和当地千户都是干什么吃的?!”朝堂震怒。

  不管朝堂怎么震惊于南方朝政糜烂,也不管朝堂怎么震怒于南方的官员尸位素餐,事已至此,最重要的是镇压起义,避免南部乱军规模进一步扩大。

  是了,现在大家都说对方是乱军,而不称呼为乱民了,实在是乱民没有这么大的声势,更做不到一月下三城。

  而后更是三天五天一战报,附从作乱人员日趋增加。

  乱军的军字,在于对方已经形成了成体系的军队。

  这事还要归功于云居安头上。

  众所皆知,农民起义战争在一开始的时候怎么打?用人命堆!运气好的,能够不死,自然能享受战果。

  如果运气一直很好,再加上一些能力,那就能称为一只队伍的首领了。

  这种战争中,不要指望什么战术什么战略,都是大字不识贫苦出身未曾经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老农民,懂什么战略战术?

  你说的头头是道,人家直接扛起斧头大喊“跟我冲!”

  这般情形之下,自然不存在什么方式方法了,无非是人饿的不行,受到活下去这一信念的驱使,以不怕死的姿态蚁多咬死象,攻克县城分钱分粮。

  这种情况下,以实力一直活下来的云居安和亲卫甲自然受到了关注,慢慢也吸引了一些脑子还算灵光的人模仿他们的举动,提高自己的存活率。

  模仿过一次两次之后,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对兄弟是有真本事的!

  乱世人才辈出,有领军能力的人就如同锥子一样突出,知道他们有本事,想要钱想要粮想要女人但是更想要命的人怎么会不拥护他们。

  于是有那么一群人就"慧眼识珠",铁了心跟平安兄弟两干。

  恰逢此时,化名平义的亲卫乙也醒了,来到乱军之中和云居安俩人会和,却被醒目的灾民一声呼唤:“平家三兄弟,岂不是和刘关张相像仿佛?!”

  这一呼,可谓是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