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节(1 / 2)





  “会连累我与我娘吗?”

  “不会,但你们可能会失去他支撑门户。”

  欧阳静冷笑:“我与冯姐姐要好,就不怕丢丑了。刚刚冯姐姐也看到了,这样的兄长不如没有。”

  她能指望大哥什么呢?

  从小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要给大哥,明明比她大六岁,十三岁那年还会动手打她,只因为他提前下学回家看到她吃桂花糕,以为娘亲偷偷给她吃独食。

  父亲更是喝多了就说将来不能帮衬哥哥,那养她们一点用都没有。

  “我只盼着娘亲早早好起来,与娘亲相依为命就够了。”欧阳静红了眼圈。

  “对了,怎么不见其他人?”

  欧阳静气愤咬唇:“两个姨娘卷了不少细软,带着四个妹妹跑了,还跑了几个下人,只有我的贴身丫鬟留了下来。”

  短短两三日,她就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会好起来的。”

  冯橙一直留到欧阳磊请了大夫回来给欧阳氏开了药,这才离开。

  回去的路上,她吩咐小鱼:“去跟钱三说,让他这两日留意欧阳家,若是欧阳姑娘有麻烦及时报信。”

  虽然拿话稳住了欧阳磊,却不能把一切寄望于对方。

  一个在家遭大难后对妹妹喊打喊杀的人,岂能全信。

  她对欧阳静说会好起来的,不只是安慰,还是承诺。

  转日,一名御史风闻奏事,把欧阳磊可能科举作弊一事上奏给庆春帝。

  庆春帝一听这个欧阳磊就是那个谋财害命的屠夫之子,没多犹豫就下令彻查。

  科举舞弊是大事,刑部、都察院加礼部各出一人,一同调查。

  乡试才过去没多久想,那些考卷都保留得好好的,查阅起来自然不难。

  刑部、都察院两名官员仔细核对欧阳磊的朱墨卷许久,其中一人道:“两张卷子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冯尚书便是礼部负责此次查案的人,听了这话摇摇头:“没有问题吗?我看这考生答案平平,就是最大的问题。”

  刑部侍郎道:“也不算是有问题吧,这考生答卷虽没有令人惊艳,倒也勉强看得过眼,而每位同考官标准喜好不同。”

  都察院官员亦道:“调查科举舞弊要慎重,既然这考生答卷尚可,不好下定论他有舞弊之举。”

  仕途多年他们自然明白,单单考生很难作弊,真要这么定了,就会牵出一串人。

  冯尚书捋了捋胡子:“这好办,那就打开所有中举考生的朱墨卷查一查就是了。”

  当了这么多年礼部尚书,抓作弊他有经验啊!

  第128章 舞弊

  冯尚书这话一出,另外二人就惊了。

  “全打开?”刑部杨侍郎一惊。

  都察院赵御史神色有些微妙,一时没有开口。

  冯尚书淡淡道:“全打开也不费工夫。如今欧阳磊科举作弊的消息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我们当然要全力调查。”

  杨侍郎忍不住道:“百姓都是人云亦云,流言而已。”

  “若是查明他没有作弊,那不是正好还他清白?”

  杨侍郎一滞。

  冯尚书神情严肃:“我们若不仔细调查,倘若欧阳磊真有舞弊之举,以后被翻出来就是我们的责任了。”

  这话令杨侍郎和赵御史神色一凛。

  他们奉旨查案,要是出了这么大疏漏,受罚不说,脸面上也难看。

  一世英名被一个犯事的屠夫之子给毁了,那可太不值当的了。

  二人对视一眼,同意了冯尚书的提议。

  那就把这场乡试所有中举者的朱墨卷全都打开看看吧。

  所谓朱墨卷,是为了防止科举舞弊采取的措施。考生用墨笔答题,卷子称为墨卷,交卷后封上考生姓名等讯息,再由专人用朱笔誊抄,把朱卷交给考官判卷。

  这样一来考官就无法从笔迹认出考生身份,以保证公平。

  “这次顺天乡试一共多少考生中举?”杨侍郎问。

  冯尚书不假思索回道:“一百二十二名。”

  赵御史是贵省人,闻言不由感慨:“人数真不少啊。”

  三年一度的乡试在各省举行,分给每省的录取名额差别很大,他参加乡试那一年,他们贵省只录取了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