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节(2 / 2)


  就像这次“临时抱佛脚”,寇承平他们从家里顺出来的各种诗集各种孤本就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哪怕能拿到,别人也没有谢谨行帮忙开小灶!

  有这么好的条件,他们兴许不能成为最好的,想从普通人之中脱颖而出却不难。

  盛景意带头举着旗子朝徐昭明摇了几下。

  徐昭明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鼓励,抽到最后一个出场的沮丧全没了,又雄赳赳气昂昂地迈步去等候区坐下。

  这时候百人团也陆续入场,太平书坊做宣传的时候就说不拘年龄、不拘身份,所以这批筛选出来的百人团里面有老有少,有穿锦衣华服的,也有穿麻布短褐的,甚至还坐着几个女子。

  国子监什么时候能让女子进来了?

  不少人都纳罕地看了过去,有些与赵博士关系好的人便认出了其中一人,那竟是他们师娘唐氏啊!

  张祭酒也注意到那几位女子的存在,当初他与寇承平等人说好了,国子监这边的挑战者他们来挑,百人团由太平书坊那边筛选,现在看到太平书坊把女人选了进来,本想想说点什么,又忍住了。

  要是这几位女子才学不过关,太平书坊怕也不敢让她们入选吧?她们能被选上,必然是因为她们在初选时表现突出!

  既然一开始没限制男女,太平书坊那边选中几位女子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只是他们都没想到会有女子交报名表而已!

  张祭酒下意识往韩端那边看去,却见韩端正与在旁边作陪的赵博士说话。

  赵博士明显不在意妻子在这么多人面前“抛头露面”,他还骄傲地和韩端说了唐氏入选百人团的事,一脸感慨地表示“要是我妻子生为男儿,必然比我有能耐”。

  韩端含笑说道:“令正巾帼不让须眉。”

  赵博士得了韩端这句称赞,忍不住往百人团那边看去。他与唐氏成婚多年,一眼看去便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唐氏的身影,满面笑容地与唐氏对视,瞧着比自己出了风头还要骄傲得意。

  唐氏见他这般表现,也回以一笑。

  殊不知他们夫妻俩这眉眼官司却落入点评席上刚落座的陆观眼中。

  这陆观便是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位点评老师,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唐氏的前任丈夫。

  陆观坐定之后,仍想着唐氏与赵博士相视而笑的那一幕,少年时的种种掠过心头,叫他一颗心久久无法平静。

  说来也稀奇,这么一场文会竟把他们这对早已各自嫁娶的表兄妹聚到了一起。

  十多年前他们是人人艳羡的少年夫妻,你侬我侬地许下过无数山盟海誓,何曾想过会有这样一天?

  如今他再娶,她亦再嫁,难得重逢怕也要形同陌路!

  作者有话要说:

  注:部分人物有原型,但是背景和年龄都模糊处理,不用纠结,一切都是作者随便安排的!(因为懒得查资料(住口

  反正所有人的未来都会光明美好!

  第74章

  寇承平不愧是手握太平书坊的人,消息也颇为灵通,瞧见分坐在三个不同位置的唐氏三人,登时来了精神。

  他压低声音和旁边的盛景意八卦起来,看这前夫后夫齐聚一堂的架势,可真是为难唐氏了啊!

  盛景意听了便说:“有什么好为难的,都各自嫁娶了,难道还要避着不见吗?”

  说起那些个风花雪月的小道消息来,寇承平可就有说不完的内幕消息:“这你就不晓得了,当初他们是少年夫妻,还是从小表哥表妹的,感情深厚着呢,要不是陆家那位老母亲寻死觅活要拆散他们,他们也不会和离。”

  说到这里,他把声音压得更低了:“我听人说,他们和离后还有往来,要不是那姓陆的再娶了,怕是现在还在藕断丝连。”

  盛景意是背过《孔雀东南飞》的,自然晓得从古到今有多少因孝字当头而被拆散的婚姻悲剧。

  唐氏再嫁后能婚姻美满,已经是再好不过的事。

  想想《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被家中安排再嫁时焦仲卿找上门指责说她“贺卿得高迁”“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她只好伤心欲绝地在再婚当日与焦仲卿共赴黄泉了。

  盛景意对寇承平说道:“这些事,你往后还是不要再与旁人说了。”

  不管当年陆观与唐氏和离时有没有再藕断丝连,现在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再传这些闲话不太适合。

  寇承平听盛景意这么说便住了口。

  想到唐氏现在还在畅清园当编辑兼老师,他立刻点点头说:“我又不是爱说人闲话的人,这不是看他们三个人聚到一起了,才和你提几句吗?我看你和唐先生聊得挺好的。”

  两人说话间,第一位挑战者已经登上擂台,他会和百人团同步答题。

  计分方式很特别,即便他能答对也不是立刻得分,而是要计算百人团那边的错误人数,比如这道题百人团里面有十个人答错了,他就可以得十分。

  这样一来,题目的难易不同,挑战者的得分也会不同,比赛区分度更高、可看性更强!

  第一位挑战者是个典型的好学生,一身监生袍穿得齐齐整整,头发也梳得纹丝不乱。

  他平时肯定是埋头苦读选手,乍然面对这么多人的注视有点紧张,开始下意识地捻弄手里的粗铅笔。

  这是他们五个挑战者和百人团入选之后拿到的“战笔”。

  比起他们作画起草用的炭笔,这支“战笔”外头有木壳裹着,用起来不会像炭笔一样把手弄得乌漆漆。

  他们这两天都带回去试着练了练“战笔”的用法,坚决不在答题时落后于人!

  张祭酒等人合力准备了丰富的题库,比赛正式开始后第一套题便被开封了,主持人站在场中举起道具牌,先面向百人团,让他们在纸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题目不难,出的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缺了个惊字。

  杜甫的诗一向工整到近乎是在炫技,在唐时便以抄本形式广为流传,到北朝廷时更是兴起尊杜诗之风。

  比如锐意改革的北朝廷宰相王安石年轻时便格外推崇杜甫的诗,不仅经常研习杜甫诗作,还写了首《杜甫画像》狂吹一波并自费给杜甫出诗集,喜爱之情简直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