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4节(1 / 2)





  第218章 计划进行中

  “如此,教不教我?”荀夫人想到曹盼出门口笑了一场的事,也知道曹盼为何而笑。

  荀彧此人,最是守规矩不过的人了,教坊之地,自来不曾迈入,却陪着自家的夫人进出,只因为荀夫人想去吧。

  那么,如今荀夫人要学掷骰子,这要跟谁玩,还不是跟荀彧,想到荀彧一张严肃脸无奈的面对荀夫人的纠缠时,曹盼毫不犹豫地道:“教!”

  哪怕被荀彧打死她也一定要教!

  荀夫人听了那叫一个高兴啊,伸着头摸了摸曹盼的头,“真是个乖小娘子,难怪丞相这么喜欢你。”

  聪明又贴心的女儿多难得,荀夫人也想要一个,然而她只生了几个儿子,没能生个女儿。可惜可惜儿子大得曹盼太多,否则把曹盼娶回他们家该有多好。

  掷骰子想掷得要什么来什么,当然是要下苦功夫练的,荀夫人也是难得有毅力的人,曹盼让她怎么练她就怎么练。

  家里的事,荀夫人都交到儿媳手上了,如此大部份的时间都空了出来,三天两头的往曹盼的府上跑,就为了练出一手掷骰子的本事。

  当然也见到了曹盼有多忙,每日一早起就练功,练完功后又带着一群部曲还有曹氏及夏侯氏的郎君练箭,早课做完了。

  关于盐的事务一一报上来,曹盼一一处理,分布下去,司马末与崔申这两位迅速地上手曹盼交代的事。

  还有纸坊,酒坊,以及洛阳城那处曹盼的部曲,甚至还会夹杂上庸郡的一些事报上来。

  纵然曹盼忙,荀夫人来也总是第一时间教荀夫人如何掷骰。

  有时事情太急,前来禀告的人也顾不上荀夫人还在,便来与曹盼耳语,曹盼迅速吩咐下次,如是几次,曹盼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甚至在听人禀告时,回头还能指出荀夫人哪里不对!

  荀夫人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人太多了,但如曹盼者,少之又少,转过头回去就跟荀彧夸了一通曹盼。

  荀彧知自家夫人这些日子时常往曹盼的府里去,但是这么一通夸曹盼,却是难得。

  “她如此讨你喜欢?”荀彧问了一句,荀夫人反问道:“你难道不喜欢她?”

  荀彧道:“明心者,心志坚韧,不易改之,心怀天下,志向高远,品性高洁,万中无一。”

  这样高的称价出自荀彧之口,荀夫人也是面露惊叹,“我还是第一回见你这么夸赞一个人。”

  微微一笑,荀彧道:“她更像夫人,而又得丞相之优!”

  一句得丞相之优,便是言之曹盼不类曹操那些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品性。

  “她也是个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荀夫人补了一句如是说。

  荀彧道:“纵如此,人不犯她,她不犯人。”

  送上门来找教训的人,曹盼绝不轻饶,但是,她不会主动去找别人的麻烦。

  荀夫人看着荀彧这么夸着曹盼,昂起了头笑了笑,“这么说,你也觉得收下这个弟子甚好。”

  面对枕边人,荀彧露出了一抹笑容,答了一句善!

  荀夫人眉开眼笑的,暗想要是曹盼知道荀彧这么夸她,一准要乐疯了。她清楚得很,曹盼心中对自家夫君的推崇与恭敬,只怕连对曹操都没有。

  “娘子,江东传来的消息。”荀彧夫妻提及的曹盼,此时收到了她等待已久的好消息,江东那头,随着平价盐的投入,商人行于江东,广而告之,北上之地,盐以平价,天下百姓皆如是。

  然而江东之世族,在曹盼派出去的盐商们明显抬价卖出,虽然比以前他们的制盐成本便宜一些买入,转手卖给江东的百姓,那价格也比平价贵得多得多了。

  在江东世族明显囤了不少盐之后,按照曹盼的计划,他们立刻抛出平价盐来,让江东的百姓都知道,你们江东竟然还在吃高价盐,我们北地早就吃上平价盐了。

  一时之间,随着有心人的挑动,江东民心大乱。

  人皆如是,如果大家用一样的东西,付同样的价格,当然不会有人有意见,但是在明显巨大的差距下,就怪不得人心异动了。

  有的江东百姓偷偷的渡江到了对面,一口气买了不少盐回去,转手分售给街坊邻居,甚至连曹盼让人早就编好的口号也一并告诉他们。

  “北边的人说啊,只有世族来卖他们的盐,他们才会抬价,天下的百姓,不管是江东也好,荆州也罢,只要是咱老百姓,一律都以平价售之,永不抬价。”

  “当真?”

  这么好的事,谁都不敢相信。盐一直为世族们所垄断,寻常百姓若以贩卖私盐,那是死罪。

  而盐能富国,可想其中之暴利啊,如今竟然有人以平价而售盐,这都是谁做的?

  “这是曹丞相府的小娘子所为。当然也是顺应曹丞相爱民如子之心,粮食,盐,那是百姓必需之物,原先无法改变盐价,而今既得了那得省时省料的制盐之法,当自回馈百姓。”

  这样的话口口相传,一度让曹操的名声好了许多。

  但是,江东的世族也好,荆州的世族也罢,面对明显被人坑的局面,家里囤了一堆的盐,这都是用钱买回来的。但这价格,竟然比一般的百姓买的要贵得多得多,好些人气得肝直痛啊!

  想去找那些人问问这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能找得着人才怪。

  盐价一乱,世族们当然不肯做亏本的卖买,换了谁都不愿意。

  故而哪怕盐堆积如山,他们也不肯卖。不过也是想看看,曹盼是不是真的能一直保持着平价盐。

  都是百年的世族,煮盐的方子各家大同小异,以平价而论,根本就亏本的卖买。

  他们都不愿意相信,曹盼真的得了平价盐的制作之法,平价之盐,且看他们能卖多久。

  一个月,两个月,世族们死不降盐价,百姓们没办法,只好跑到边境之内买盐了。

  对于来买盐的百姓,一律都是笑脸相迎,要多少卖多少,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哪里的人而给你脸色看。

  这么一来,世族想啊,平价盐嘛,价格这么好,似乎不卖点回来也对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