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7节(1 / 2)





  刘元相信他们知道怎么选择,齐地那里刘元就已经用了同样的要求应对了齐地的贵族,云中这里,在纸利之前,他们会知道如何选择的,刘元半点不曾担心。

  不负刘元所望,商量了一会儿,在姬淮明摆着要跟着刘元混的情况下,他们想了想那么多年姬淮也是没领过他们走错路,取舍之间也会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利益,便也决定再跟着姬淮答应下诸多要求。

  “殿下,我们都商量好了,殿下的要求我们都答应。”姬淮领着人与刘元作一揖,姬淮代为开口。

  刘元满意地笑了,“好。”

  识时务者如姬淮啊,刘元越发的欣赏这些人,倒是希望贵族中能多出几个如姬淮那样的人。

  与云中贵族们达成了协议,在刘元有意的寻找下,盐池盐井都叫刘元寻到不少,还有盐湖,海盐都有了,盐湖同样也会存在,刘元二话不说的供应起整个北地的盐来,平价盐在北地开展了,百姓们当知道平价盐是刘元整出来的时候,皆是欢呼感谢刘元。

  只是各地诸侯心里急啊,不,比起他们来,是各地的贵族们面对盐价的巨大冲击,他们都顶不住,倒是也想来寻刘元要盐的,但是刘元开出来的价为几何,再有那定价的条件,他们要是都运回去,那他们就没有利了,一合算下,不划算的买卖自然是不能做的。

  可是他们不想做,倒是有不少的百姓往背地去,偷偷买了盐回来以自用,对,他们是不能卖盐不错,他们可以凑钱买盐啊。

  如此一来,贵族们的损失越发惨重的,因而不少人都上折请奏,道让朝廷出面调高刘元的盐价。

  刘邦巡视一圈竟然没有搞事的回了长安,刘元倒是诧异,而长安那里传来了消息,终于建成的皇宫得以命名为未央宫,而吕雉的宫殿也得以命名为椒房殿。

  宫殿大成,刘元与张良的婚期也终于定下,却是十一月初八,刘元收到吕雉特意让人送来的消息时,同样也得到了刘邦命人送来的除北地的贵族外,近乎大汉半数以贵族的联名上奏,只为让刘元抬高盐价。

  刘邦也直接啊,事情是刘元惹起来的,就让刘元解决便是,他一个当父亲的人,面对联名上奏,自觉应付不过他们,因此干脆的不应付了,只管放手让刘元来。

  云中的学校已经建成,招生,刘元发布教育的重要文书,以令云中所有的人都起了学习之心,有盐利撑着,刘元直接广而告之,凡在北读书者,三年之内免束脩,只为了引天下有读书之心的都来读书。

  得贵族承诺的八年教育啊,刘元目光灼灼,十年之后,必成一辈人才,到时候,她就有源源不断的人为大汉培养人才。

  正好刘盈留下,刘元一边带着刘盈巡视北地,一边也让刘盈去学宫读书,学生们不知刘盈的身份,可是先生们都知道,架不住刘元有吩咐不许他们区别对待,最后他们也只能选择性地忘记刘盈是太子一事。

  而刘盈在云中遇见的人,听过的课完全不是从前在长安可比,他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总被人无视,直以为自己谁都比不上,在云中的学校里,先生们上课,学生们回答,哪一个都是公开的,刘盈也才知道自己一点都不差。

  而且每日所学,先生说的内容刘盈要是有想不明白的还会回去问刘元,刘元要是不在还有一个徐庄,孟非,每一个人都会刘盈的讲解,才几个月,刘盈的气质大变。

  刘元很是满意,反而更是坚定要让刘盈继续地留在云中,至于长安送来的信,在没有办完事情之前,先放着。

  再放着,眼看吕雉催促,贵族联名上告刘元,刘元哪怕一直不慌不忙,只管将北境的事全都安排妥当了,都到十月了,再不想回也得回了,刘元也才带着刘盈准备回长安。

  上一次的争论确实为刘元准备了不少的人才,因而北境尽落入刘元的手里,先把贪官污吏都查抄了,祸害百姓的人也解决了,然后再与贵族们合计,撤掉的人,刘元有一半可以交给他们来选,而另一半,刘元即换上了她的人。

  总的来说,刘元并无意赶尽杀绝,逼得狗急跳墙,吃亏的只能是她。

  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对付贵族们十分可行。

  因此北境虽然闹的动静有点大,在刘元不吝啬给他们好处的情况下,还是很太平的。

  所以刘元回长安准备大婚,想着刘元也不小了,大婚是得在赶紧的,所有的官吏都高高兴兴的送刘元回去,徐庄第一次被刘元带上一道回长安。

  贵族联名上奏要朝廷插手调整刘元盐价的事还没完。刘元回去是要大婚,那也得应付此事,毕竟刘邦摆明了不插手。

  徐庄还没有去过长安,思来想去还是应该跟着刘元去长长见识,否则都要成井底之蛙了。

  回到长安的时候,刘元没想到会在城门看到萧何,诧异地看向萧何,还是赶紧的上前来与萧何作一揖,“先生。”

  萧何应了一声,“虽说你回来是为大婚,不过等着你的事情不少。”

  谁让刘元会闹腾呢,一件接一件的事,哪一样都足以轰动天下,更别说全都凑在一起了。

  “先生放心,我都有数。”刘元笑着回应,萧何道:“盐价一事你做得很好,陛下眼下虽然没管贵族们闹腾,也是知道有些话由你说出口会更好,你切不可因此而怨恨陛下。”

  就刘邦做的事,萧何又怎么会不知道,叮嘱于刘元,也是怕刘元犯了糊涂。

  刘元看向萧何道:“是有人在先生的耳边说了什么?”

  萧何道:“我是担心殿下。”

  担心刘元当真恨上了刘邦,那对刘元来说只有坏处而无好处,萧何苦口婆心地劝道:“陛下既是君王,也是殿下的父亲,不管哪一个身份殿下与陛下硬碰硬,吃亏的都是殿下。”

  真心实意的担心,刘元冲着萧何爽朗地答道:“先生所言甚是,我都记下了。”

  说着记下,萧何道:“如你一般为陛下做了那么多,你原来不必叫陛下防备的。却因一时不愿忍,为了一个姬妾而让你落到这样的地步,得不偿失。”

  就算萧何不想多打听刘邦内宫的事,总有些风言风语传到她的耳朵里,因此萧何才会评价一句刘元一句得不偿失。

  “先生之意我明白,只是有些气忍不住,让先生为我操心了。”刘元谢过萧何的,萧何听着幽幽地看了刘元一眼,显然他认为的得不偿失在刘元看来却不是。

  “你啊你……”刘元什么脾气萧何能不清楚,这就是一个撞了南墙也不愿意回头的人。

  “你与留侯的亲事。”萧何当人先生的,刘元的婚事没有他说话的份,但站在萧何立场,萧何并不看好刘元与张良的婚事的。

  “啊,先生觉得我配不上留侯?”刘元笑笑地问。

  萧何道:“以陛下对你的猜忌,往后只怕陛下难以再重用留侯。”

  一个是掌了整个北境的公主,如果张良再被刘邦委以重任,就刘邦多疑的性子,他不怕里应外合?

  既然怕,刘邦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重用张良,“你知道留侯娶了你意味着什么?”

  “知道。”刘元回答,萧何轻声地道:“如果可以,真是不想留侯与你成婚。”

  于朝廷而言损失像张良那样的人才,萧何自然觉得可惜。刘元道:“我知道。”

  张良娶她要付出的代价,无论是刘元还是张良都很清楚,可是他们也愿意。

  萧何摇了摇头,刘元道:“虽知为难了留侯,但徒儿心悦于他。”

  如果让刘元选择的话,刘元也愿意换一种方式和张良在一起,但是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哪怕现在刘元想退,怕是不会有容她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