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1节(1 / 2)





  “本王说严重,便是严重!至于到底是何症,此乃机密,你无权知晓。”

  “那微臣是否有资格知晓?!”和老神在在,不肯亲自出面的庾思忠等老人精不同,沈凤璋见状,亲自开口,眉眼俱厉!

  沈凤璋在朝中地位不低。尽管那些围到她身边,想要讨好她的官吏质量都不怎么高,但好在人多。她一出声,顿时大半个大殿都响起了零零碎碎的问责之声。

  “肃静!”

  赵渊穆预想过宣布监国,他会遇到困难,但他没想过提出质疑的竟然有这么多人。他望着底下那些人,看到他们偶尔瞥向前方庾思忠以及沈凤璋等人的目光,心里明了的同时,对这几人越发厌恶。

  “肃静!”

  赵渊穆板着一张脸,“父皇龙体欠安,这段时间由我来监国!现在,有事禀报,无事退朝!”

  喧闹不安的众人逐渐平静下来,恢复寂静。赵渊穆眼睛扫过底下这些人,唇边逐渐泛起满意的笑意。他将目光从庾思忠还有沈凤璋等人脸上滑过,心里冷冷一笑。

  哼,这几个家伙,等过了这段时间,他绝对要让这几个家伙好看!

  ……

  茶娘如往常一样,在沈凤璋下朝后快要回府的时间,守在院子里等着沈凤璋。

  瞥见苍茫天地,渺渺无边的雪色中出现的一抹纯黑身影,她脸上不由露出笑意,快步走上前去。

  “郎主,您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看清沈凤璋的脸色后,茶娘吞下后半句话,小心翼翼,略带担忧地看着沈凤璋。

  “郎主,怎么了?”

  沈凤璋缓缓摇头。她跨进屋子,由着茶娘替她解下黑貂裘,随后吩咐道:“去喊刘温昌过来。”

  刘温昌过来时,已经知晓沈凤璋要说什么事了。当今至尊龙体欠安,由襄阳王监国一事,传得非常快。赵渊穆本人根本没有要阻拦的意思,他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老皇帝病得不行了,现在是由他当家做主。

  “郎主。”

  沈凤璋抬起低垂的头颅,深吸一口气,森黑的眼眸如同两口望不到底的深井,“去查一查,昨晚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类似的场景同一时间出现在建康许多官宦人家之中。

  赵渊穆虽然不介意外人知道当今至尊病重,但显然他并没有厚颜无耻,目中无人到肯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给亲生父亲下毒。尽管大部分人都已猜到,当今至尊突然病重,与赵渊穆脱不了干系。

  皇宫中的宫人、侍从甚至护卫,都被清洗了一番。沈凤璋费了好大力气,才查出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听着手下人的禀报,沈凤璋双眉紧蹙。她闭上眼,一手撑着额角,手肘支撑在桌上,暗暗思索如今该怎么办。

  赵渊穆糊涂了那么久,这回终于聪明了一回。他把皇宫封锁得十分严实,彻底隔绝其他人和当今至尊见面的机会。

  想要重新见到当今至尊,诊断他的病情,让他重新出来治国,只能先解决赵渊穆。

  然而,想要解决赵渊穆,必须出师有名。

  讨伐赵渊穆意图弑父的旗帜一竖起来,要考虑的事情将会更多。

  沈凤璋屈指,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她沉吟片刻,终究还是呼出一口气。赵渊穆既然不敢直接让当今至尊驾崩,就意味着他自己其实也不敢操之过急,大动干戈,做得太狠。既然如此,当今至尊这段时间起码性命无忧,同时,他也不敢立刻对她下手。

  她还有时间谋划出个万全之策。

  不仅是沈凤璋打算按兵不动,其余许多人权衡利弊之后,都打算暂时静观其变。

  一时间,整个建康就如同一锅浮着一层滚油的热水。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底下却暗流涌动。

  人人都在等,等着有人打破如今这个僵持的局面。

  然而,当真正打破这场僵局的事件出现之时,所有人却都宁愿它没有发生!

  北边的索虏人大破驻北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短短三天功夫,索虏大军已然逼近建康,离建康竟然只隔了一条江!

  第103章 去留

  当今至尊病重这个消息往外传开后,瞬间人心惶惶。驻北军部队里也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驻北军高层中, 有人与赵渊穆曾经结仇的情况下。

  北边派出来的探子查到这个消息, 当即禀报回国。北边索虏人如今的天子姓宇文, 名焘, 和南边的皇帝赵雍不同, 宇文焘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一收到南边朝廷生乱的消息,他当即点兵, 亲自率军奔赴战场。

  刚刚过完年,一年中最冷的时间还未过去。南人不比北人, 不擅冰雪天作战, 加上驻北军上下沆瀣一气, 贪腐严重,无论是粮食还是棉衣甚至是武器, 都偷工减料, 不堪实用。北人惊愕地发现, 比起几年前, 这回的驻北军竟然更弱了!

  他们没费多少力气, 就在第一场战役中大获全胜。宇文焘带着北人在淮水边整顿休息,就在他打算带兵乘胜追击,再打第二场战役时,居然直接收到了驻北军中高层送过来的信笺。

  驻北军中的老将朱元宾朱将军竟然直接带着部下投敌叛国了!

  这个消息一传回去,举国哗然!人人不敢置信, 然而直接送到宇文焘手上,已经被索虏人占领的沧州城又让他们不得不信!

  朱元宾叛国的消息对其余人打击非常大,多数人潜意识中对宇文焘以及索虏人生出畏惧,在对上宇文焘的军队时,士气低落者有,不战而败者有,乃至不战而降者亦有!

  甚至连宇文焘本人都未曾料到,这回进攻竟然能如此顺利!

  宇文焘带着他的部下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往往早上还在攻占这一座城池,下午便已翻过群山来到另一座城池前。送往建康的战报甚至都赶不上宇文焘前进的速度。

  ……

  建康,皇宫,议事堂中。

  短短三日功夫,赵渊穆已经消瘦得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他焦急地在堂中走来走去,望着被他召集过来的文武百官,忍不住又一次开口询问道:“诸位,眼下国难在即,诸位如果有何度过难关的法子,务必不要隐瞒,还请直言不讳!”

  堂上众人,低垂着头,默不作声。

  赵渊穆见状,猛然转身,拿起多宝阁上的一只细颈瓷瓶,刚想往下砸,又突然想起自己如今身份不同,堂上这些人,也不是他的门客部下,而是朝中百官。他深吸一口气,竭力克制住自己,将细颈瓷瓶重新放回到多宝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