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化宋第170节(2 / 2)


  珊瑚会赏完,赵老爹心中有些不安,便又穿过宫廷去见了自己的老妻。

  种氏虽然成了种皇后,却也没太多工作要打理。宗室之中,如今人丁凋零,来拜访他这位皇后的人数不算太多。她平时里掌管一下公务,偶尔开一个宴会,享受一下贵妇的奉承,日子也过得挺好。

  但今天赵老爹进入皇后的屋中,便见老妻眉宇间有些厌烦之色。

  两人寒暄几句后,才知晓老妻最近开的宴会中,命妇们常常提起赵士程占地之事,这给皇后带来很大困扰,说他不遵守祖制。

  两人不由自主地便聊起了儿子最近的举动。

  皇后忧心道:“儿子这才当太子一年,就想着变法,是否根基未稳呀?”

  赵老爹翻了个白眼:“什么根基未稳,他几岁的时候就敢做大事,十几岁的时候就敢把皇帝弄死,这样的儿子,你还要担心他不稳?”

  皇后一想也是,便又讨论起这次扩地的事情,他们到底要不要管?

  她出身大家族,有不少姻亲妯娌,都在江南有地,专程过来便就是问她此事,被她敷衍过去了。

  两人商量半天,没想出所以然来,最后把虎头召过来问问他到底想做什么。

  很快,收到消息的赵士程便来到了父母身边。

  听闻两位对他说的见闻后,太子殿下微微挑眉。

  他早就料到朝天有人对他行事不满会来说动他父母,但没想到他们的行动这么快。

  不过这是小事。

  这位好大儿坐在榻边,先给母亲按按额头,再给父亲也按按肩,但他的手刚放到父亲身上鼓捣两下,老父亲便嫌弃的把那爪子拍开:“手劲这么重,敷衍谁呢!”

  赵士程撇撇嘴,于是又回到母亲身边,一边给母亲捏肩,一边讲起了他在江南之事。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们江南如今现在的境况,先前那位皇帝在江南倒施逆行。直至江南战火蔓延,生灵涂炭。战乱后重新清查户口,发现比先前少了两百万人,许多城市都因战火化为废墟。而这种情况下,作为朝廷的赋税之力,必须尽可能快地重建江南。

  “但大族们却一点不体会朝廷的苦心,只知道圈地圈人,把主户变成客户。这种情况在我三番五令之后依旧不改,我这才重拳出击,掀了桌子……”说这些的时候赵士程还着重给父母讲解了自耕农对朝廷的重要性,赋税的基本盘对国家有什么意义,“大户有免税之权,若土地都给了大户,咱们军需、朝臣的俸禄又从哪里来,一旦军需缺乏,军中便会腐败成风,想来母亲是了解的。”

  种氏点头,她当然了解。

  “所以,世家大族是趴在皇权上吸血的存在,如果不多加限制,咱们将来又岂能落得了好?母后,父皇,咱们和那些大族,就不是一路人……”

  这些理论都是数千年后人们对皇权的总结,跳出历史长河来看王朝周期律是如何形成,凝聚着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又哪是两位见识不多的老爹老娘可以抵抗的。

  赵老爹老娘越听越动容,说到最后,赵老爹给儿子保证:“虎头你放心,从今时起,我便去给你当内应,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告诉你,你愿意的话,陪你演一出亲政夺权的戏也行,一定把这些蛀虫全挑出来!”

  种皇后也立刻站稳了立场,同意帮他观察朝廷中命妇中的消息。

  毕竟按儿子的说法,如果任由这些大族圈地,以后有叛乱起事,这些世家大族大可摇身一变,在烽火之中寻找真龙,但他们这皇帝一家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好下场的。谁轻谁重,他们自然分得清楚,尤其是皇后,她原来,还觉得那些世家大族有些可怜,但现在看来这些挖他们皇室墙角的人通通该拿去挂城墙。

  赵老爹和妻子越说越激动,前者甚至觉得水太深,问儿子道:“虎头,你看如今你已也快成年了,差不多可以继位,你看要不要选个吉日,便放我去当太上皇吧?”

  赵士程当然拒绝,如今他太子身份还能自由一些,若是当了皇帝,出行成本可就大大增加,暂时不可。

  赵老爹只能遗憾地吩咐儿子快些。

  这场家庭会议便以赵士程全线胜利而结束,稳固了自己的后方防线,赵太子很满意和爹娘一起吃了一顿饭,饭上又再三保证一定会早日将辽东的五哥他们接回来,这才告辞。

  回到太子宫,赵士程轻叹了一口气。

  他现在需要趁着江南空虚,先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基本盘,做出成绩,才有推广的可能。

  事情很多,要一件件地来,不能急。

  处理完自家后院,赵士程又拿起辽东的书文。

  辽国皇帝已经集结沙漠以南的部族,同时传檄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聚集大军十万,其中精兵五万,直扑上京。

  只要夺回上京城,便能出兵东京道的女真老家,同时也给辽东喘息之机。

  不过这大军有点不行,上京城打了十余日,都没有打下,最后是南京府的耶律淳令人出兵泰州,上京城的金军畏惧后路被断,这才主动退走。

  接下来,金国将面临辽军的一次巨大反攻。

  舟儿来信问师尊对此怎么看?

  赵士程的回复是,在打败仗这事上,你可以完全相信辽国皇帝。

  第234章 暗中谋划

  赵士程曾经和舟儿讨论过辽帝这个人。

  他当年因为父亲在宫斗中失败, 一直被养在外地,受尽了欺负,还多次有生命之危。

  所以, 他并没有受过太多应有的皇子教育,因为在那之前, 朝中最大的声调就是把他的皇叔耶律淳立为下一任国君……毕竟这也算是当年辽道宗对皇室的妥协。

  只是道宗年老之后, 终于想起儿子的好,再看独独一个孙儿十分可怜, 于是踌躇许久, 终究还是让自己的血脉继承了王位。

  但常年的危机生活没有给天祚帝带来太多的成长, 只是滋长了他心中对于他人的不信任,论远程微操, 他的技术不比宋国弱, 只是辽军还勉强残留着一点游牧民族的野性, 远方的要求能不听就听,如此下来, 才能勉强在金国面前抗上十来年。

  等到大宋时,金国便摧枯拉朽, 两年就把一个巨大的王朝送走了。

  因此,天祚帝的带兵才能, 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从金人起兵以来,他也不负众望连连战败, 只要是他亲自领兵的战役, 就没有胜过一次。

  但这老实说,这事也不能全怪辽帝, 毕竟金军正在崛起时期, 军纪深严, 赏罚分明,每破一城,上层自己吃肉,底层将士亦有汤可喝,一旦立下战功,不但能升官,还升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