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化宋第99节(2 / 2)


  “你是担心,你以后不能做得更好么?”赵士程轻声问。

  王洋沉默了一下,然后微微点头,他又补充道:“公子,新镇如今的样子,有太多的巧合,我觉得,您如今需要的,不是一个远居海外的桃园,而是正大光明招揽人手的机会。”

  赵士程听出了言外之意,他问道:“你是想入朝为官么?”

  王洋摇头:“公子,您的知识,传递的范围太小了,只是我、陈行舟这几个人,做不完您的选择,应该将这些言语著书立传,广收门徒,如二程先生那般,才能给你招揽更多的贤士,您并不缺少钱财,只是缺少势力,如果能有大量学子入朝,必然会改变咱们如今的局面。”

  赵士程托着头,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他已经听明白了王洋的意思,他想培养更多的势力和学子,只是……他叹息道:“这样一来,你至少有十年时间,会蹉跎在书案之间,没有如今的盛况了。”

  王洋沉默了一下,突然像想到什么,浅浅地勾起唇角:“可那时,小公子就长大了。”

  赵士程心中一跳,抬眼审视这名青年,对方已经没有当年初见时的冒冒失失,年轻气盛,而是像一块被打磨通透的美玉,温润却又通透,带着灵光。

  也对,这么长时间,足够让王洋感觉到自己的志向了。

  “也好,既然你不觉得耽误,”赵士程微微笑了笑,“那就暂时在学校里呆着吧,七里坡离新镇不远,若有什么事情,你也好照应。”

  王洋得偿所愿,恭敬地作了一揖:“多谢师尊。”

  赵士程轻轻摇头:“谢什么谢啊,你好不容易建成的地方,如今要拱手让人,是我没护着你才是。”

  王洋道:“师尊断不可如此说,新镇不是我的私产,我只是在那里践行师尊的教导罢了,再者说,那里的人这些年被我催促使唤,没有一日清闲,也该让他们歇歇了。”

  赵士程轻笑一声:“这个,你就放心吧,如今那里,已经习惯了你的标准,只要继任者还是按你的标准来,便没有人走政息这事,我会负责的。”

  王洋终于放下心来,言语之间全是幸喜:“多谢师尊!”

  赵士程点头,继续道:“如今在神霄宫旁边的学校,是张择端在任山长,只是他平日沉迷做画,每天都在画织户、行船、工坊,管理学校的时间却并不多,学校带出来的也是一些工匠,你是管理过新镇的人,应该知道,将来的咱们,需要培养哪些人手。”

  王洋浅浅一笑,有些矜持地道:“这事上,弟子还是有几分心得。”

  赵士程放下心来:“你有数就好,你来了,那小学校就未免太寒酸了,找山水要些钱扩建,写教案时,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我,密州就是这点好,你不用写信了。”

  王洋当然也明白,所以他才决定留下。

  就算真要去海外蛮夷之地重新建立的城池,那也得有足够的人手才行,新镇那些手下大多不通文字,很多只是照猫画虎,在新镇用用尚可,其他地方就差远了。

  他已经明白,什么师弟师姐,都是靠不住的,还是只能靠自己!

  “不过,新镇升县还需要一点时间,估计一年半载都是可能的,你先把该结清的事情准备好,冬季将至,我再趁这个时间将学校扩建一番,到时直接过来便可。”赵士程定下安排。

  王洋当然感动,满口答应。

  这次见面很圆满,王洋要求得到满足后,愉快地离开了,留下的小孩子只能叹了口气。

  他还想早点把夷州或者济州岛给开发出来呢。

  但转念一想,王洋的想法也是对的,将来按他的计划,需要一大批理解自己的理念的支持者,他总不能如方腊那样,去传拜火教吧?

  大宋吃过这些结社组织不少亏了,仁宗年间就有教派起事,规模涉及三个州府数十万人,朝廷派了丞相领兵才镇压下来,对这样的教派,向来是有错杀没放过,当然,这比起将来的方腊起事,就是毛毛雨,不值一提了——方腊当时可是攻破杭州,把杭州直接一把火烧掉了。

  对了,方腊的事情,要不要提前管管,那可是数十万大军乱战,将波及整个东南,几乎将大宋国库掏空的巨大起事,后来大宋打辽国会拉胯成那样,西军精锐平叛两年后毫无补充和休整就直接北上攻辽,也是一个巨大的原因。

  赵士程思考数息,最后还是摇头,这种结社组织是广泛存在于乡村贫民之中,能点燃这股火焰的不是方腊,而是朝廷对东南二十年盘剥鱼肉,就算杀了方腊,还会有其他的教派头头揭竿而起,杀不完的。

  罢了,方腊起事时间还有六年,先观察着,再慢慢布局吧。

  ……

  另外一边,王洋激动的心情,却是怎么都抑制不住。

  他早就想将小公子的学说广为流传了。

  当然,不能是他小册子中那般直白,大宋文人,讲究的就一个涵而不露,他虽然年纪尚轻,但已经有了新镇这样的成绩打底,就算是著书,也会有人一观,不会当成杂书,一眼而过,不求甚解了。

  他需要将小公子的学说包装一下,联系到治国救民之上,连书写的方式都已经在脑子里过了千百遍了,他决定像韩非子那样,用一个个小故事,揭露经济和土地兼并的本质,论述前朝各代的得失,至于解决问题的办法,先不用写出来。

  就像公子那样,要吊着徒弟的胃口,让他们自己去想答案,去求证。

  他这样的老师,一时半会,肯定不会有什么知名学生前来求学,嗯,就从新镇那里挑选一些机灵的先来充充门面,把架子搭起来。

  对了,自己的学生们,可得看好了,绝对不让一些无耻无信之人可乘之机,他们都是将来他给老师和自己留下的宝贝,至于某些人,想要自己教去!休想再在我这占到便宜!

  王洋走出赵府的大门,正好看见赵仲湜在几个仆众的拥戴下,从车马上下来,看到王洋在,还打了个招呼,才走入府内。

  倒是没有多的寒暄,因为赵老爹知道,儿子这些手下,没一个省油的灯,沾上准没好事。

  见赵观察使离开,王洋突然想起快九月了,今年赵观察那的公使钱和印油钱都还没有收上来,回头得给玻璃坊说一声才是。

  学样里的学生得吃好些,住得好些,才有好的体魄,追随公子,予天下以太平啊。

  赵观察能生下小公子,是前世积德,岂能不思疾苦,坐享其成?

  第130章 玩得大一点

  1112年秋, 也就是政和二年,全年都很平淡,除了皇帝依然在修宫殿, 蔡京依然在盘剥百姓外, 就是汝州的流民越来越多,因为稻田务最近业绩很好,受到上官的表扬, 所以他们准备在整个山东推广他们清田政策,坚决清查所有田契,有错杀没放过。

  赵士程则为自己的便宜徒弟打算起来, 王洋的想法是好的,但他教出来的徒弟,却不能没有一个施展的平台,学得再多,没有施展的机会,过上三五年, 便会忘却得差不多了。

  这个就很麻烦,有宋一朝, 最忌讳的便是割据政权, 无论是地方官还是将领, 在同一个地方驻守都不能超过四年,就怕哪个官员长居一地, 尾大不掉。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 莫过于再建几个新镇这样的地方, 派出人前去治理, 作为后备力量。

  但以如今宋王朝的体量, 如新镇这样的大集群,不能太过密集,否则就会相互卷起来,甚至可能出现恶性竞争。